•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维联文化

《老子的心事》第三十四章 学习道的精神

时间:2022-04-18 22:30:03  作者:雪漠  来源:《老子的心事》  浏览:   评论:0  
内容摘要:  【原文】大道汜今,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壹 不该被忘掉...

  【原文】大道汜今,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壹 不该被忘掉的道体

  “大道汜兮”,大道是无边无际,泛滥四方的。

  “其可左右”,它既可左又可右,可以向十方八面延伸,无处不在,无穷无尽。

  这跟前面一些同样讲道体的章节很像,但它不是重复,而是一种强调。

  老子很有意思,他一会儿讲道体,一会儿讲道用,一会儿回过头讲道体,一会儿又开始讲道用。这一章就是这样,前面刚讲完“知人” ,现在又重新开始讲道体。为什么?因为,讲用讲得太多,大家就容易产生一种功利心,过于追求小术,而遗忘大道。所以,老子每次讲完道用,都会回过头来强调一下道体。其目的就是告诉我们,道和术都很重要,不要重视小术而忽略大道,更不要因为学习小术而执著结果,要知道,结果是暗合于道的,你执著不了。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跟文学经典不一样,它不是让你欣赏的,而是让你学习和效仿的,它有点像学习手册。所以,从文学的角度上看,《道德经》同样很美,但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启迪,而不仅仅是表达和展现,佛经也是如此。有人曾经问过,为什么佛经中有那么多重复的内容?原因就在于强调。佛陀也罢,老子也罢,都是在用强调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你应该记住、不该忘掉的、非常重要的内容,有点像老师给学生们划重点。所以,如果你发现哪里有重复,就要好好地体会和品味它,这是阅读古代经典的——个诀窍。

  过去,佛陀讲经每次都有很多新人参加。为了让这些新人也能汲取全部的营养,有些内容佛陀每次都会重复,一方面可以让新来者也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家重温一些重要内容。有时,他甚至会花很长的时间,讲解一些过去曾讲解过的东西。老子的听众只有尹喜,所以他不用像佛陀这样,将同样的内容重复几遍,但是,对于修道中最重要的那些内容,他仍然需要不断重复,并且逐层深入,结合不同的内容,让它拥有不同的意义。希望大家都能理解佛陀的心,也能理解老子的心。

  道可道,非常道,它是广阔无边,无处不在的。“万物恃之以生”,万物都必须依靠道,依靠道的规律、能量而生长,没有道,就没有万物。

  “而不辞” ,辞有两种解释:一是拒绝、告辞,二是用语言表达出来,说出来。在这里,这两种解释都能说得通——“大道周遍十方、颐养万物,但它从不表达”是对的, “大道周遍十方、颐养万物,对万物它都不加拒绝”也是对的。不管是哪种解释,都说出了大道的特点:它就像一个无名英雄,虽然无处不在,什么事都离不开它,但它从不表功。比如,你见过哪栋房子的业主是道吗?你见过道在什么东西上加了标签,写着“这是我的”吗?没有。道成就了万事万物,但它对万事万物都不会据为己有。这就是“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衣”是天的意思。古人认为,天就像衣服、锅盖一样盖着我们,因此老子用“衣”来指代天。天覆为衣,地载为养。大地承载着我们,滋养着我们,所以叫“养”。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的意思是,道像天地一样滋养覆盖着万物,但从来不把自己当成万物的主人,不将万物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常无欲”,你看不到道有什么欲望性的表达,甚至不知道它需要什么。许多地方都有供奉、祭祀老子的仪式,但没有任何仪式是专门供奉或祭祀道的,比如祭道大典之类的仪式,任何国家都没有这样的仪式,任何地方都没有这样的活动。而且,不但政府没有,民间也没有。不过,道不需要这些东西,因为大道没有欲望。

  “可名于小”,我们可以称之为小。那么,这个小到底是多小?比分子、原子、中子、中微子、引力波、超弦更小。换句话说,人类所认可和认知的最细微处,仍然有道,道小到极致,因此我们观察不到它。这种表述跟科学家所认为的暗物质、暗能量很像,那么它们是不是老子所说的道?不是的。暗物质、暗能量中也有道,但暗物质、暗能量涵盖不了道。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万物都归附于它,但它仍然不做万物的主人。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国家叫道国,没有一个皇帝叫道皇帝——除了宋徽宗别称道君皇帝之外。不过,就算宋徽宗叫道君皇帝,他也不是道,他只是一个不管百姓死活的亡国之君,连自己都被金人给掳走了,客死他乡,怎么可能是道?所以,万物不会跟任何人争着做天下霸主,它从来不做皇帝梦。

  “可名为大”,我们可以称之为大。小而无内,大而无外。小到人类可知的最小元素中仍有道,大到无边无际,甚至比浩瀚无垠的宇宙更大。为什么?因为道是一种本体性的存在。没有任何一种物质能逃过道,能逃避真理,万物必须沿着道的规律驶向自己的使命。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因为它从不认为自己最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大。

  这一章对应的正是前面所讲的那些术,比如自知、知人、有力、强、富等,其目的是让你向道学习。学什么呢?学“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就是说,你即使衣养万物、滋养万物、成就万物,也永远不要去控制它们,不要去主宰它们,只管帮助它们。这才是真正的大。历史上有无数非常伟大的人物,他们惠泽四海,惠泽各个民族,各个民族都知道他们、需要他们,尤其是孔子、老子等人,但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功劳。

  一定要明白,智者是不贪功的,有智慧的人不会把功劳归于自己。如果谁说“因为我,某事才如何如何”,就说明他不是智者,是个傻瓜。因为,许多成功都是诸多条件的聚合,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种条件,都不可能成功。所以,不要把任何一种成功据为己有。

  圣人德庇万物而不为有,这才是真正的大用。

  ه贰 学习道,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我曾经接触了一些做大事的人,从他们身上归纳了几个共同特点,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低调。虽然他们很厉害、很成功,但因为他们同时也很低调,所以没有人嫉妒他们。你想想看,让所有人都嫉妒,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所有嫉妒他的人,都会觉得他不好。我就容易犯这个错误,总是招人嫉妒。尤其在我讲课发言的时候。每次我只要一张口,往往就会引来议论,老是有些人在背后说我太会讲话,总能说出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而且,我的话有人听了舒服,有人听了却很不舒服。慢慢地,我也就学会了沉默是金——当然,讲课时例外。

  虽然我不得不在讲课时说很多话,但我仍然认可一个道理:能言善辩,不如沉默。所有智者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智者不愿站在镁光灯下,宁愿静静地躲在一个地方,做个平凡的人。遗憾的是,对大部分有智慧的人来说,这都只能是自己内心的追求,是一个实现不了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他们说话,就像读者们需要我讲课一样。所以,有了智慧,就有了不凡的责任。

  就像太阳。当然,太阳也很平凡,它跟大自然中的任何一种存在一样,总是默默无闻。因此,我们平时根本感觉不到它。只有在多云或大雾之后,我们才能意识到太阳出来了,我们终于看到阳光了,因为我们意识到了自己对它的需要。无论是毒草,还是鲜花,都需要太阳,所以太阳不仅仅照耀鲜花,也照耀毒草,但它仍然沉默不语,尽量地活在平凡和宁静之中,远离被众人膜拜、高呼万岁的喧器。为什么?因为智者明白,平凡才能成就伟大。即使他所处的地方就像太阳那样,高高在上,他也会有一颗平凡的心,谦和而宁静。而且,平时我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就像我们感觉不到太阳,只有在需要他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他的存在,然后去找他,他就会帮助我们。空气也是这样。任何一种我们不可或缺的存在,都有这样的一种品质——宠辱不惊,默默无闻,甚至不在乎我们会忽略它们、忘掉它们,但我们始终离不开它们。这也是道的品质。假如人也能拥有这种品质的话,他就一定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日本有个叫田中耕一的人很有意思,他是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跟其他获奖者不一样的是,他没有特别的身份,没有特别的背景,也没有特别的学历。他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硕士学位,没有在任何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也不是某某大学的教授或知名学者,他只是一个有着工匠精神的普通公司职工。得到诺贝尔化学奖之前,他没有任何名气,直到与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合作,共同发明“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 ,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世界才突然发现他的存在。当时,日本科学界几乎没有人知道谁是田中耕一,以及他做过什么。唯一知道他的人,也只是听过他对某个产品的介绍而已。所以,他的得奖震惊了日本科学界,也震惊了他所在的公司。因为,在公司领导眼中,田中耕一并不是一个多么杰出的人物,只是一个有点奇怪的基层员工,他有过很多次参加升职考试,然后升职、涨工资的机会,但他都拒绝了,因此他一直处于公司里比较底层的位置,薪水也没有大幅度的提升。但这正是他想要的生活,因为他害怕升职之后的忙碌。很多人升职、得到重用之后,都会被大量事务性的工作所裹挟,没有时间进行他所热爱的研究工作。换句话说,他放弃了那些人们都很在乎的东西,守住了自己所在乎的东西。因为这份爱和坚守,一个不起眼的、全世界都没想到他能成功的人,却得到了整个世界都渴望得到的成功。他的故事很像一个成人童话,或许是很多不起眼的人都希望看到的。因为,所有像他一样不起眼的人,都会觉得自己也有获得诺贝尔奖、从此变得不凡的可能性。任何一个人,不管优秀还是普通,一旦有机会,都必然会向往优秀。但真正的优秀是什么呢?是诺贝尔奖吗?是那笔庞大的奖金吗?是便利和优待吗?是别人羡慕的眼光吗?不是的,是一个不凡的人能在冷板凳上经年累月地坐着,从不觉得郁郁不得志,反而觉得生命充满了意义和光辉,因为他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他在为世界文明的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由世界瞩目的奖项所营造的成功感,反而有可能会毁掉一个杰出人才。因为,他不得不去应酬,没办法全身心地做那些他宁愿不升职、不加工资也想去做的事情。但是,假如他的心足够强大,能经得起名利对他的诱惑,能在名成利就之后仍然清醒,仍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仍然不会丢掉自己的初心,他才是一个真正杰出的、优秀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平凡,即使不被世界所认可,即使一辈子都被人类和世界所忽略,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人。最伟大的光辉,往往诞生在最平凡的角落——那个洗净铅华、完全摆脱了红尘诱惑的宁静的角落。这样的人才能做大事。

  世界上沙子最多,但金子就藏在沙子里;世界上水最多,但很多宝藏都沉睡在水底深处。我们不需要很耀眼,不需要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只需要安心地做沙中的金子、水中的宝藏,在平凡中成就伟大。所以,每当学生们问我如何才能成功时,我都会告诉他们:要把自己变成泥土,像大地那样,任由千万人践踏,让自己低到尘埃里。大地从来不会因为我们的践踏而抱怨,也从来不会搬弄是非,君子之心就像大地一样。只有小人之心才会高高地悬挂在空中,希望千万人都来敬仰他、膜拜他,忍受不了别人对他的践踏。我们要向君子学习,不要向小人学习,唯有如此,我们的心才会是自由的,我们的心灵才可能强大。

  第二,不粉饰自己。有智慧的人不会粉饰自己的错误,该自己承担的,他都会自己承担,不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换句话说,如果谁总是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自己不愿承担责任,他就肯定不是智者。

  第三,成就众人而不居功。道成就了无数人的成功,但它从不居功,从不觉得是它让谁谁谁成功了,或者觉得谁谁谁的成功跟它有关。智者也是这样。智者就像园丁,他精心培养了很多美丽的鲜花,但他从不随意采摘,不会把鲜花据为己有、独自欣赏。他只是默默地照顾鲜花,为它们赶走害虫,为它们施肥浇水,为它们修去残枝败叶,让它们总能用最美的姿态示人。

  为什么智者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智者跟道一样,也是无欲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目的,因此从不向人们提出任何要求,这就是清静无为。所以,道是清净的,智者也是清净的。因为清净、从不干扰别人、别人感受不到它,所以道是静的,智者也是静的;因为滋养万物,成就万物,充满无穷活力,所以道又是静中有动的,智者也是静中有动的。

  最成功的、能做大事的人,一般都具有这些品质,因此,我们也要学习这些品质。尤其是不要干扰别人。我经常跟一起做事的朋友们强调:第一,不抱怨,抱怨别人的人缺乏担当,非常糟糕,肯定不是智者;第二,不谈是非;第三,不干扰别人,做好自己的事。这三点听起来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并不多。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看看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这三点。仅仅是第二点,能做到的人就不多。很多非常优秀的人,也难免有这个毛病,但我可以理解。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我活了半辈子,不知道被人说了多少是非,说我什么的都有,却没有影响我什么。所以,谈是非没有意义,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真正失败的人,不是被人议论、揣测甚至毁谤的人,而是被议论、揣测和毁谤所干扰,丢掉了自己、忘掉自己该做什么的人。但是,我们还是提倡不谈是非,因为是非不是正能量,是非不会让一个团体更加团结,只会让一个团体走向内讧和分裂。

  道就是这样,它从不抱怨,从不谈论是非,也从来不会有任何过激的行为。即使面对希特勒,道也不会出面把他给灭掉。道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命运的轨迹,希特勒同样如此,虽然道不消灭他,他也会被自己行为的反作用力所消灭。我们要学习道,顺应道。只有拥有道之德,拥有君子之德,在人格和精神上让自己变得非常丰厚,专注不散乱,低下而谦和,静静地守住自己该守的东西,自在自如地,不干扰他人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让生命散发出无穷活力,才能成就真正的绝世功勋。 (007235220418)

Tags: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