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讲的内容--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金刚经》。
在发刊词中,我们主要探讨了佛陀以及佛陀的世界。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正式开启《金刚经》的探索之旅,探索如何让心属于自己,如何用经中的智慧作用于生活、作用于身心,从而遇见最真实的自己。这一讲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金刚经》,以及《金刚经》在佛学流派中有着怎样的影响力,然后呢,我会用我个人的经历,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佛学和《金刚经》能够帮助我们清除"烦恼障"。
两千多年前,佛陀就是在菩提树下,望着天空的星星而悟道的。他的悟道给每一个过客送来了温暖和清凉,送来了无忧的智慧。他把悟到的"道"存贮于一部叫《金刚经》的经典中,还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喜好把创建的佛教分为三大派系:小乘、大乘和密乘。
这三大派系就像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一样,不同的交通工具,会带我们到达不同的生命境界。而这里的"不同",就是以发心和利众的不同为主要考量标准。
比如,修小乘的人选择坐着巴士,只要见到真心,自我解脱,就心满意足了,他们的生命所达到的境界,佛家术语就叫阿罗汉果;而修大乘的人不一样,他们选择坐高铁,不仅自己见到真心,还发愿要做出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他们就被称为菩萨;如果再继续修,连修的大乘法都不执着,却安住于一片真心,积极的利众,就步入了密乘的无上瑜伽部,这就像坐飞机一样,可以在这一世中,即身成就。而在密乘经典中,指导行者修习的一部重要的法典,就是《金刚经》。《金刚经》全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正新修大藏经》中般若部的经典之一,很多人也称它为大乘经典。
自古以来,关于《金刚经》的译本和解读有多种,真正读懂其中妙意的人却很少。那么,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金刚经》,它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
金刚,在古印度文化中有着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一切外物又无法摧毁它的性能。但它和我们现在了解的"金刚"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佛陀所说的"金刚",不是我们电影里看到的金刚,也不是我们肉眼看到的金刚石,而是修行者所达到的一种生命境界。其次,"金刚"的"坚固"不是硬度高,而是像水一样的刚柔并济。就是说,证道者的慈悲,像水一样柔,像水一样善,水遇到前方淤积,就会变道而行;它接受变化,从不与外界对抗,始终专注于改变自己来滋养万物。所以,没有什么可以改变水的特质,无论是零度以下,还是零度以上,水分子结构依然是两个氢和一个氧,这就是坚固牢不可破。至于"金刚"的"锐利",它指的是证道者有放下一切的"破执"智慧。无论拥有还是失去,心中始终一片光明,清明的双眼始终能洞彻万物的本质。以上所说,就是"金刚"真正的含义。
说完"金刚"二字,该说《金刚经》的"经"了。"经"的本义是"织布机上的纵线"。它能从这头穿到那头,从低部穿到顶部,从细小织成宽大。"经"的纵直无杂质可以跨越不同领域:当医生的,研究人体的经络;经商的,研究经营管理;做官的,研究通办管治;而成熟的人格,则要用一生去经历世间风雨,才能铸就无缺的人格。因此,《金刚经》具有超越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名相的属性。无论是从事服务的、是经商的、还是搞学术研究,搞政治的……他们都深受《金刚经》的熏陶,进而完善人格,在所从事的领域,做出一番事业。
古今中外,通过读《金刚经》而受益的人非常多,比如黑格尔、叔本华、赫胥黎、苏东坡、六祖慧能、毛泽东以及现在的阿里巴巴创始人等等。因此,佛陀在《金刚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什么意思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证得成就的意思。这段话就是说所有成佛者和成佛者所讲的千万种佛法,都是源于《金刚经》的教义。所以,在华严世界中,称《金刚经》为万经之首,一点也不为过。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金刚经》中是核心词汇,很多听众朋友觉得晦涩难懂,在这里,我们简单说一下,只说“阿”字,就蕴藏着很多修行的密意。首先从语言学上看,无论是汉语、梵语、英语、德语、法语,首字母发音皆是a(阿)音,a可以与任何一个字母组合,产生不同的意思,也就是说有着无穷的可能性,无穷的变化性,因此,"阿"的本意是无有穷尽、无量无边。其次,从宗教学派上看,"阿"成为世界上众多学派共同的修习要义。比如在佛教的派系中,净土宗的核心法义是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净土;在密乘不同派系中,有共同的观修法,那就是观修种子字"阿";在印度教的修炼中,也专门念“阿”字;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每日祈祷中,也会说"阿们"就是以"阿"来作为结束语和赞美。
这说明世界上的不同派系虽然修法不同,但存在着共性,这种共性成为我们修炼身心、完善生命的一种通用方法。无论我们有着怎样的肤色,说着什么样的语言,无论是学佛,还是不学佛,我们都能够从《金刚经》中找到完善自我的一种方法。试想,如果我们能真正吃透《金刚经》里的内容,那么我们看待事情的思维和心胸格局,肯定会发生变化,通过不断的训炼,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智慧而通达的人。这就像古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一样,无论出身于国王还是出身于工匠、乞丐、屠户,通过阅读佛经或得以名师指点,他们都能走出心灵的困境,从而收获能够自主身心的圆满人生。
我们为什么会有探索佛学的需要呢?我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十岁时,每当村里有人死去时,唢呐声就会飘满每一个角落,喜欢问问题的我,就会问父母,为什么人会死亡?人死了又到哪里?死亡引发了我对人生的追问和思考,遗憾的是,我得不到答案,我陷入了一种没人知道的恐慌,谁会明白一个孩子在面对毁灭,面对无常时的无助,谁都帮不了我,在这个问题上,我找不到任何依靠,没有人知道,一个孩子蜷缩在黑夜里,被梦中的黑洞吞食的感受。直到1981年,那时,我十八岁,我的家乡甘肃凉州盛行武术,听说宋涛寺的主持有一身好武艺,所以,在亲戚的带领下,我师从主持吴乃干,向他学习武术,但吴师知道我的心性,他并没有教我如何练武,而是教了我一些如何对峙自身毛病和习气的方法。俗话说,练得一身好武艺,不如炼就一颗平常明白的心。从那时起,我开始慢慢接触并研习佛学,我想,大概只有在佛学中,才能慢慢找到坦然生死的智慧,吴师修习禅宗和蜜乘,无上于且部的法要,尤其对于蜜城乘无上余且部的光明大手印深有研究,其要义也是来自《金刚经》,关于光明大手印的法要和修行体系,我也会在后面的内容具体地阐述。
吴师一生的证悟很高,有很好的德性,但因为发心要重建寺院,所以,他并没有把精力用于收授徒弟,在吴师有限的生命中,能受他的点拨,研习佛学,我心怀感恩。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困顿,而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如果有幸遇到明灯指点,愿意务求本心,敢于面对那个内心孤独而又真实的自己,那么,我们定然会让生命重新焕发光彩。
我与现在收听本节目的很多朋友一样,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
二十八岁那年,亲生弟弟的离世,再次把死亡的议题推到了我的面前,世事无常,我们并不知道这颗心脏什么时候会停止跳动,不知道身边的人什么时候就突然离开,所以,在死亡没有来临之前,如何让自己活得通透?如何让自己活的有意义?如何让自己有尊严地、坦然地面对生与死?带着这些追问,在二十九岁那年,我放下一切,开始正视自己,修炼人格。因为我明白,我的对手永远是自己,我从不埋怨世界,也从不在别人的身上找毛病,我永远在自己的身上找因果,因为完善人格,活的圆满,永远在于自己,直到现在我仍然时时诵读《金刚经》等佛学经典,因为修行一日不可中断,我也和你一样,仍然在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不断寻觅灵魂拥有的那份气节和芬芳,希望这部《金刚经》也能给你带来同样的安享。(No004262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