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维联文化

经史|《金刚经》的历史因由

时间:2022-03-08 20:37:35  作者:雪漠  来源:中国法院网  浏览:   评论:0  
内容摘要:  "信徒日日诵,灵验逾千年",《金刚经》不仅仅承载了佛陀的智慧,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正能量。  有一本叫《〈金刚经〉灵验录》的书中,就记载了诵读《金刚经》时发生的神奇故事。...

  "信徒日日诵,灵验逾千年",《金刚经》不仅仅承载了佛陀的智慧,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正能量。

  有一本叫《〈金刚经〉灵验录》的书中,就记载了诵读《金刚经》时发生的神奇故事。有人得了重病时,如果虔诚诵读《金刚经》,就可能奇迹般地痊愈。此外,还有很多神奇故事。藏地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座山中,有个魔王,它带了一群魔兵,专门欺负老百姓。老百姓请了很多大成就者来降魔,但他们都叫魔王吃了。最后,有个专门诵《金刚经》的人说,让我去试一下吧。老百姓问他,你修的是什么法?是金刚法吗?他说不是。老百姓又问,那你念啥咒?他说自己只诵《金刚经》。老百姓一听,坚决不让他去,认为他去了只会送死,但那人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他到了那个魔气萦绕的地方,坐下来专注地诵经。这时,魔王发现了他,带着魔兵魔将,扑了过来,奇怪的是,脾气暴躁的魔王扑到那人面前时,却突然蹲了下来,专心地听经。为什么呢?因为,他那狂暴之心--妄心--完全被诵经者的真心所调伏了,没有了想要伤害对方的想法,最后,还发誓要做诵经者的护法。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它讲了两种降魔的方式。前者是以暴制暴,相当于人和人打架,国与国打仗,谁的力量大,谁就能赢。也像是两个拳头对碰,谁的拳头硬,谁就胜了,但两个人都可能碰得血肉模糊。所谓"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以力降魔必然会这样。后一种降魔不一样,它是用真心调伏对方的妄心,如果任何魔王到你面前都生不起妄心,它就自然被你降伏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人死后,你为他诵一百遍《金刚经》,就可以超度他。这种说法有道理,但关键要看诵经的人怎么样,有没有实证功德。如果他诵经诵得很好,就可以实现超度;如果诵得不好,就超度不了。

达摩西来时,《楞伽经》印心。
四祖劝学人,常诵金刚经。
五祖创东山,普弘金刚经。
六祖以是经,闻而得开悟。
惠能悟道偈,已透般若理。
后来弘法时,力称般若法。

   "达摩西来时,《楞伽经》印心",除了《金刚经》之外,还有一部经典也是可以印心的,那就是《楞伽经》。达摩最早到中国的时候,带来的经典就是《楞伽经》。这部经典,也可以印心。

  印心的意思是,你证到智慧,上师为你印证之后,你可以用《楞伽经》去对照,看看是不是证到了经中描绘的那种境界,这就叫印心。如果自己没有证到,也没有上师的印证,《楞伽经》也无法印心。

  所以,印心必须有三个标准:第一,自证,也就是自己证到那个智慧;第二,证自证分,你自己证到那个智慧之后,让老师印证你证得的对不对。就像你做了一份作业,老师帮你看一看,看看你做得对不对。第三,标准答案,你证到了,老师也说你证到了,然后你对照标准答案看一看对不对。最初的时候,开悟后印心的标准答案,就是《楞伽经》。

  那么,什么是开悟呢?开悟就是见到了般若智慧。上师为你印证,会说:对,就是它。这时,你再看《楞伽经》,就全都明白了。你明白的,不再是那些文字,而是文字背后的东西。如果你不明白,就没有开悟。因为开悟是必须有智慧的。你开悟时,可能会有一种觉受,但开悟不是觉受,你也不要去找开悟的觉受。很多人在修行中,都有过觉受,但有觉受也没用,要是他不明白那觉受背后的东西,烦恼来了,他照样烦恼,也照样糊涂,对欲望也没法对治,为什么?因为觉受不是开悟,有智慧才是开悟。

  如果你的智慧能生起妙用,你就开悟了。如果你的智慧生不起妙用,你就没有开悟。所以,第一,明白那境界,明白那智慧,明白如何解脱;第二,把解脱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看你的心是不是属于自己。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开悟,否则就不是。哪怕你有那种觉受也不是开悟,因为开悟跟觉受无关。

  一些宗教经典中,老是把开悟描绘成很多觉受,于是、有些开悟的、有了智慧的人,就会慢慢去找那种觉受,找不到觉受时,他就非常慌乱,怀疑自己。其实,没有觉受也不要紧,因为你只要明白了、哪怕没有觉受,也不会痛苦,做人也可以做得很好,而且知道怎么解脱,那么你就是开悟了。

  最早的时候,你一开悟,上师就会给你讲《楞伽经》,一边讲,你一边体悟它。到了禅宗四祖之后,很多人开始诵《金刚经》。六祖惠能就是听《金刚经》时开悟的。注意,六祖的开悟与《金刚经》虽有关系,但他在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其实并没有开悟,他只是灵机一动。那么他见到五祖时开悟了没有?没有。春米时开悟了没有?也没有。他的开悟,是在那夜三更时分,他进了五祖的房间,五祖蒙着袈裟给他讲《金刚经》时,他才开悟了。如果五祖没有给他讲《金刚经》,他就没有开悟。所以,开悟必须自己首先证得那个东西,同时让你的上师或善知识给你印证,并且能用经典来印证。三者俱足,才叫开悟。

  过去,我为一些学生开示心性后,会让他们继续读"雪漠心学大系"《真心》。这时,他们的读就不一样了,他们就能明白文字背后的东西。那个东西,只有开悟者才知道,因为他的生命跟它产生了共振。他知道那文字背后有什么。后来,《金刚经》起的就是这个作用。禅师开悟之后,上师为他印证,再拿着《金刚经》为他印心,然后他再诵经,慢慢地通过诵经来保任这种开悟,让经中的智慧像太阳一样照着自己,让自己的智慧之树健康成长,越长越高。

  也有人一辈子都在诵《金刚经》,这就是他修行的方式。他一旦停下来,不念了,太阳就照不到他了,他的智慧之树就会死掉。小树要想健康成长,就需要阳光,需要空气,需要水,需要有人保护它,让它不要有虫害,不要让人把它折断,修行也是这样。开悟就像种下了一棵小树,阳光就是信心,水就是资粮,保护它、让它不被别人折断、不要有虫害的,就是戒律。诸缘俱足,小树就不会夭折,假以时日,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有些学生开悟后问我,他怎么觉着还有烦恼?我说,因为你现在还是个小孩子,就像我的孙女清如,半岁时,很可爱,但你要是让她自己走路,她就会摔跤。为什么?因为她还没长大,她需要吃妈妈的奶,需要我们呵护着她,慢慢地,她也就长大了。长大之后,她自然可以自己走路,不会摔跤了。开悟就像婴儿的诞生,只要健康成长,他就会长大成人,不会变成牛,也不会变成马,但需要时间。婴儿需要时间长大,开悟者需要时间修行,悟后起修,到了一定程度,智慧光明就会扫走你生命中所有的阴影。但是,一旦你的因缘不俱足了,比如你没有信心了,或是你不修了,你觉悟的小树就会枯死。所以,你要经常为它浇水、施肥,让它沐浴在阳光下,呵护着它,让它不要受到病虫害,这个过程,就叫修行。小树长成大树,需要十年,所以说十年树木,而八十四大成就者的故事之中,行者成就一般也需要十年左右的修行,有些人甚至需要一辈子。像赵州老和尚,他八十岁还在行脚,还在到处听经,就是为了开悟。开悟之后,他就住进山里修行,不再乱跑,因为他要保护他的智慧之树,让它茁壮成长。所以,修行是很漫长的,必须保证修行的时间,还要有耐性。我们不要老是想着今天修行,明天就成佛,好高骛远,这是不可能的。从唐朝惠能的一些偈子中,就出现了般若之理,研究它们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惠能出来弘法时,禅宗已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也有了话语权。后来,禅宗作为一种文化介入了中国文化的许多领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发展到现在,要研究中国文化,就一定要研究禅宗。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它、学习它,它便成了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而且它既是宗教话题,也是文化话题。(No004264220308)

Tags: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