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维联文化

《雪证金刚经》第四章释经详解 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

时间:2022-05-26 19:01:28  作者:雪漠  来源:《雪证<金刚经>》  浏览:   评论:0  
内容摘要:  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  經文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俱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俱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

  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

  經文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俱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俱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白話文解析

  須菩提,你如果這樣想,如來不因為俱足莊嚴相,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接着佛又強調了一遍:須菩提,你不要覺得如來因為莊嚴相不俱足,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須菩提,你如果這樣想,覺得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是「說諸法斷滅」——注意,這就是斷滅相。很多人覺得破相,覺得如來無相,這是不對的,不應該這麼理解。如來是破相而不離相,就是說,它還是有相的。它有的是變幻的相,而不是恒常的相,但你不能因為相在變化,就否定相的存在。如來指的不是三十二相,但你也不能說,沒有三十二相,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不要這麼想。為甚麼呢?因為,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是不說斷滅相的。所謂斷滅相,就是完全地破掉一切、否定一切,不承認另一種偉大的、自己不了解的、未知的存在。

  佈施具聖相,具相成菩提。不說斷滅相,成正等正覺。

  禅心詩意

  那非相的光明不是虚無,

  別人總是在錯解你。

  你一次次的破裏,

  其實沒有破終極的東西。

  

  那終極的東西便是真理,

  雖然那真理沒有名字,

  雖然有人不停地命名,

  大風總吹落經上的文字。

  

  你老是說空呀空呀,

  那空的本體卻不是無。

  你老是說破呀破呀,

  那破的行為也便是立。

  你說是在破中立着,

  你總是反對斷滅,

  斷滅是一種可怕的怪物,

  它會吞了三界的光明。

  世上有好些這樣的智者,

  就叫它吞了。

  斷滅的利齒無堅不摧,

  它嚼碎了執著,

  也嚼碎了覺悟,

  那是一種可怕的虚無。

  你總是一次次地提醒,

  好些誦經者總忘了這一點,

  他們把這夢魘,

  延續了生生世世。

  

  歲月的雨總是落呀落呀,

  那勁吹的,

  還有歲月的風,

  我們看到無窮的光影,

  光影裏總有湧動的人群。

  還有那些物象,

  那些無窮變化的物象,

  其實也在演戲,

  演一場一場叫緣起的戲。

  雪漠深解

  我們讀一些禅宗大德的著作時,一定不要被他可能的斷滅所迷惑。一旦出現斷滅,你就很難修成了。所以,很多教派之中,只有苦修者,不見成就者,很多人越修越執著,越修越執著,狂慧者很多,就是因為斷滅。

  你想想看,如果你回到宋朝,告訴蘇東坡電流一秒鐘能走三十萬公里,他會相信嗎?不會,他只會覺得你是個騙子,因為他沒有見過電流。在他的世界裏,只有油燈,只有馬車,他不知道甚麼叫電視機,不知道收音機的存在,不知道很多東西。你告訴他時,他會覺得你在說笑話。布魯諾不是被人燒死了嗎?燒死他的,就是人類對未知的抗拒。

  未知是甚麼?就是你看不到的東西。傳承和電流一樣,都是我們看不到的,但電流是存在的,傳承中的加持力也是存在的。如果把傳承比喻成供電系統,那麼傳承中的加持力就是電流,電流一通,電路上所有的機器都會運轉,不管你是電燈,還是收音機。那麼,為啥過去的很多大德不知道呢?因為他們沒有修到能聯網的層次,他們只修到沒有痛苦、沒有念頭了,就覺得自己證得了覺悟實際上,他們不是證悟,而是息滅了煩惱,他們拒絕了一整個「網絡世界」。

  所以,釋迦牟尼說,要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你是不能陷入斷滅的。你要破相,而不斷滅,你要掌握好那個度。

  奶格瑪也這麼說,她還說,菩薩的境界與佛相比,就像牛蹄子印裏的水和大海之水。甚麼意思?就是一個單位的局域網雖然也能聯通網絡世界,也能利益有緣眾生,但不能跟整個網絡世界比,就像菩薩雖然也能利他,也能證得涅槃,但他不能跟佛比。

  要成佛,就要堅決地反對斷滅相,要破相而不斷滅,你要記住這一點。

  斷滅成大患,執空佛不成。佈施不住相,而非不佈施。

  永遠要記住,修行不要偏執於空,偏空必然導致災難,很多頑空定、修空的人,修上一輩子也修不成。但這樣的人很多很多。你不要這樣。不證空性不能成佛,但偏空更成不了佛。你不要偏激。

  『佈施不住相,而非不佈施。』有人說,佈施的行為也是空的,那為啥還要佈施?不要這樣想。所有幫助過我的人,雖然那些幫助的行為都消失了,但我都仍然記得,我總會想辦法報答他們。以前幫助過我的老編輯、評論家,我專門採訪了他們,或是幫着發行他們的書,總想藉助自己的存在,把他們幫助我的精神也留下來。

  人的價值永遠是自己的行為。你有甚麼樣的行為,就有甚麼樣的價值。佈施是一種行為,講課是一種行為,聽課是一種行為,傳播是一種行為,辦讀書會是一種行為,向社會捐書也是一種行為。我們和海外的一些翻譯家聯繫,想把我們的圖書翻譯到海外,這也是一種行為。雖然這需要大量的經費,但我們仍然會用自己的力量,來實現這個行為,達成一些文化交流。因為我們選擇了擔當些東西,我們選擇了用行為來做事。我們明明知道,一切都是變化的,但知道也不要緊,我們仍然會做事。就算有一天人類會毁滅我們的圖書會消失,我們全力搶救的文化會消失,也不能抹掉我們今天行為的價值。

  如果你覺得行為在消失,人類會消失,文化會消失,那麼翻譯沒有意義,交流也沒有意義,你就會因為這個念頭,失去很多東西,變成斷滅。智者不會這樣想,智者會從相續不斷的行為之中看到它帶給有緣人的幫助,他不去管行為最後的消失。

  我也知道,我跟你說了這麼多話,你能記下的很少,也許只有幾個字,也許只有幾個詞,甚至甚麼都記不住,但我不在乎。我說了,你的生命或許會有一點改變,錄音整理出來還會編成書,很多看了書的人,都會明白如何實修,如何運用《金剛經》的智慧破除執著、解除痛苦——你知道嗎?在你面前的那些大樓裹,有着很多痛苦的露魂。有多少人守着黑夜,渴望正常的睡眠,渴望健康的身體,渴望健康的心靈,渴望自己能抵擋失落和孤獨,但他們盼不到。那麼,你大概明白我為甚麼要說話了。

  我不管聲音會消失,也不管行為會消失,甚至不管你能不能得到好處,不管你回去後會怎麼做。這些我都不去想。我只管做。所有行為都是這樣的,我們不執著行為本身,也不執著行為的結果,因為一切都會消失,消失是必然的結局,但我們仍然會盡心盡力,因為,只要我們做了,就有人會得到利益,那麼這個行為就是善的。很多時候,我們是為自己做的。

  因為願意這麼做,我才成了我。要是我知道一切都會消失,就索性躺在膽角裏曬太陽,啥都不做,享受自己的悠閒快樂,等待必然來臨的死亡,那麼我就不是今天的我了。我不會得到你的尊重,你甚至不會知道世界上有一個我。我心裏在想甚麼,我有甚麼樣的思想,也不會有那麼多人關心。為啥?因為,它不能對世界產生善的影響。所以,釋迦牟尼強調破相,但他從來不拒絕行為。他寧願走很遠的路,到各個地方去化緣,也要随緣地度化眾生。他把不傳播的人,稱為『焦芽敗種』。

  「斷滅成大患,執空佛不成。」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釋迦牟尼沒有《大藏經》,沒有利眾的行為和人格,他就不是佛陀。

  通達無我法,而不滅法相。不取亦不滅,方能證如如。

  你要明白,一切都是無我的。

  所謂的無我,就是不會永恒。明白一切都不會永恒,又不要把任何法相給滅掉。甚麼是滅掉?不承認,否定它,就是滅掉。明白一切都在變化,不會永恒,不去執著,但又認可行為本身,承認行為給世界、給人類帶來的某種好的影響,就是『通達無我法,而不滅法相』。

  「不取亦不滅,方能證如如。」「不取」就是不執著行為,但也不拒絕行為。我有過很多非常完美的朋友,他們完美到看不出任何毛病,修養很好,做事很得體,但他們不做利眾的事情,大事小事都不做,只想像石頭那樣享受自己的寧靜,不想變成太陽,不想照耀萬物。所以,我更喜歡那些有毛病,但老是積極做事的人。我其實不注重别人的完美。

  而且,有些人所謂的毛病,有時根本就不算是毛病,而是他的莊嚴。人們讀不懂他的莊嚴,就把它當成了毛病,其實那個東西在莊嚴着他,就像三十二相在莊嚴着佛陀。沒有了這個毛病,也就沒有了他,或者說他最好的東西就沒有了。

  我常說,沒有魔王波旬,釋迦牟尼就不是釋迦牟尼。為甚麼?因為,魔王時不時就會出來挑逗釋迦牟尼,想讓釋迦牟尼走另一條跟度眾不太一樣的路。比如釋迦牟尼剛證道的時候,曾經在一念間覺得紅塵太沒意思,想快點涅槃,於是魔王就跳出來對釋迦牟尼說,對,沒錯,啥都沒有意思,太沒有意思了,還是趕緊涅槃吧!但釋迦牟尼不聽他的,釋迦牟尼偏不涅槃。

  魔王是誰?是釋迦牟尼的影子,是釋迦牟尼消滅了的欲望性的喬達摩·悉達多。雪漠身上也有這樣的影子,「他」是藝術家雪漠。

  你不是說過嗎?讀《拜月的狐兒》時,你老是想流淚,你老是覺得有一種東西在心裏湧着,讓你有一種說不清的感覺。你覺得你也像那個拜月的狐兒,老是在糾結着。其實好多人都是這樣。注意,這就是藝術家雪漠的「魔力」。

  思想者雪漠已經明白了,他的心裏再也沒有了糾結,但藝術家雪漠的心裏還有糾結。他的糾結,是一種濃濃的悲憫,當這種悲憫燃燒着他的心時,他就會創作藝術作品。「不願意別人迷失,只好迷失我自己」,這就是藝術家雪漠的糾結。思想者雪漠只想安住在自己的境界裏,做他喜歡做的、明白的雪漠,享受明白的快樂,但藝術家雪漠老想說他該說的話,老想寫他該寫的書——這些話別人也許愛聽,也許不愛聽;那些書別人也許愛看,也許不愛看。都不要緊。寫作和說話,就是藝術家雪漠的宿命。

  按我的天性,我是不願出門的,我甚至有些害怕出門,這算是我過去的一個習氣。所以我老是在閉關,老是躲開人群,老是享受一個人的寧靜和自由。我害怕被人群裏挟。你知道,人們老是用他們的疼痛來裏挟我。我更希望待在一個小小的房子裏,看書,修行,但我還是不得不做事。為甚麼?因為我既不在乎,也不想做冷漠的石頭,我在在乎和不在乎之間,鑄就了你現在看到的雪漠,也構建了人們所認為的雪漠的事業和功德。

  你也是這樣。你也許能賺錢,有美滿的家庭,但幾十年過後會賺錢的你就消失了。能留下的,僅僅是行為所構成的你。君子的行為,就構成了君子的你;小人的行為,就構成了小人的你,沒有人知道你也會幫助別人,沒有人知道你也曾追索過靈魂,沒有人關心這些。為甚麼?因為,你生命中充斥的小人的行為,已經否定了那個也許不那麼小人的你。就像我們聽說的那些讓人厭惡的名字,他們的一生裏,也不是沒有過值得懷念的故事,他們也許孝敬過父母,也許珍惜過初戀的愛人,也許在不經意間幫助過別人,但他們的很多行為打碎了他們自己。他們沒有用利眾的行為來鑄就自己,世界也就不關心黑暗背後的那個他了。你不要覺得世界太冷漠。世界不是太冷漠,世界只是太忙了,它忙得沒辦法記住每一個人。眾生對它來說,只是川流不息的影子。每天都有無數個這樣的影子,從它的身上經過,它已經木然了。你不也是這樣嗎?你為啥記得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或者說,你為啥來找雪漠?不也是因為行為嗎?對世界來說,沒有行為的我們,只是虛朦的影子。你也是這樣的。

  所以,不要期待世界記住你,還是給世界留下一點值得紀念的行為吧,如果它們利益了很多人,讓很多人受到了正面的影響,它們也便成就了你的事業和功德。

  密乘修行時,亦當成如是。生起修不斷,圓滿修不取。

  光明大手印,證而不執證。

  密乘生起次第的本質,就是鑄就你的人格,你每天都思念着你的人格標本、人格榜樣,想要成為他那樣的人,希望自己能像他那樣偉大,像他那樣有智慧。於是你整天祈請他,整天學習他。這個「他」,就是你的本尊。

  如果你的本尊是觀音菩薩,你就向她學習,一天天走近她,像她那樣悲憫,像她那樣幫助每一個向你求助的人,整天都祈請她,甚至形成了一種執著,那麼你就是在修生起次第。甚麼是圓滿次第呢?你既明白這個東西,又不生起煩惱和執著,這就是圓滿次第。生起次第修的是專注力和信心,圓滿次第修的是破相的智慧。兩者相合,就是既不著相,不被世界誘惑,也不拒絕世界。

  光明大手印也是這樣。光明大手印證得明空但不執著明空,證得智慧但不執著智慧,證得大手印但不執著大手印,既盡力而為又順其自然。這就是光明大手印的處世哲學。

  跟其他哲學不一樣的,是證得大手印的人不是擁有知識,而是擁有了一種智慧的生命本能,他的世界觀、人生觀、甚至整個思維模式都變了,他眼中的世界也變了。

  你想看一看那個世界嗎?

  很多年前,我就是因為想要看看那個世界,所以閉關了好久,離群索居,精進修行。旁人看來枯燥乏味的生活,對我來說充滿了難言的詩意,因為,有一種超越快樂和享受的激情始終鼓動着我。有一天,你或許會明白,一個人在面對一種巨大的生命可能時,他那種難以抑制的嚮往和衝動。當然,那不是後來的我。後來的我變『懶』了。我不再像過去那樣苦行,我享受着每一個當下。我接受了生活所有的賜予,我洗淨了所有對成功的渴望。我同時洗乾淨的,還有過去的我對苦行和證道的執著。

  得見法身後,深入三摩地。顯現生報化,得現成大智。

  報化起法身,依於三昧力。若不修定慧,性體不成用。

  自性大無外,自性小無內,超然於內外,故名無相矣。

  明心見性,見到法身之後,你就會深入三摩地,然後你才開始修行。如果你決定修密乘,你就要修報化之身。報化之身的基礎是拙火之力,就是說,你要用生命之力,用心、氣——也就是精神成份和物質成份——鑄就幻身,用不生不滅的幻身承載你未來的光明心。因為,你如果沒有利眾的載體,那麼你無論多有利眾精神,你也沒辦法利益眾生。

  《西夏的蒼狼》裏有個叫白輕衣的女子,她是個幽魂,她愛上了一個活着的男人,但她沒有愛的驅體——沒有嘴唇讓她表達愛,沒有肉體讓她實現愛——精神和愛是一樣的,你的愛要有依託,要麼依託肉體,要麼依託行為,你的精神也必須有依託。你做了相應的事情,別人才能感受到你的精神。你說對嗎?肉體太重要了,行為也太重要了。

  多少活着的人有肉體,但沒有能夠承載精神的行為?多少想要有行為的靈魂,卻已沒有了行動的肉體和自由?所以,趁自己還活着,能承載某種精神,有傳遞它的熱情,好好地做一些事情,這才不枉費你的活着。

  當然,你也可以修幻身。密乘認為,證得幻身之後,光明心和幻身雙運,你就能證得光明大手印,俱足法報化三身。這時,你就能依託這個超越肉體的身子,永遠地眷顧眾生,就像奶格瑪那樣。

  要知道,奶格瑪不是神話,香巴學派所有的傳承上師都不是神話。你打開《初心》,看到那麼多傳承上師的介紹時,你是不是有一種看神話故事的感覺?就像你看古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的故事一樣。但你不是看過《無死的金剛心》嗎?你覺得,瓊波浪覺是個神話嗎?不,他是個有血有肉的人,他曾經依託他的肉體,實現了一個很像神話的故事。奶格瑪也是這樣。最初,她只是一個有肉體的女子,她沒有虹身,也沒有證悟,當她走向屍林的時候,她不知道自己會有怎樣的未來,她只有一顆柔軟的心,和一個遠大的志向所有事情都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一個時代也開啟了。她將自己從金剛持那兒得到的東西,傳遞給瓊波浪覺,傳遞給很多信仰她的人,於是有了香巴學派。所以,你不要把奶格瑪當成神話,不要把瓊波浪覺當成神話,不要把唐東嘉波當成神話,不要把密勒日巴當成神話,也不要把釋迦牟尼當成神話。你要知道,我跟你說的,是一個真實發生過的故事,而依託這個故事傳遞的很多東西,你都有可能去實現它。你要從心底裏相信這一點,相信自己也可能是一個神話的開創者,相信自己也承擔了一份聯通歷史的使命,相信自己雖然只是一粒渺小的種子,但也可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報化起法身」,仍然以雪漠文化網為例,它和無數的網頁是報身化身,而巨大的網絡世界就是法身。它有自身的信息,也不離巨大的網絡世界,跟那個互大的世界是相連的「依於三昧力」,「三昧力」就是專注力。信心的數據綫能一直通到上師的『電腦』上,依託的就是專注之力。有了專注力,有了接收信息的對象——比如你輸入www.xuemo.cn,那麼你進入的肯定是雪漠文化網,不會是其他的網站。虔誠的專注力,就相當於網址和數據綫。

  「若不修定慧,性體不成用。」定就是數據綫,慧就是雪漠文化網承載的智慧和精神。如果你沒有數據綫,網站也消失了,那麼你就『性體不成用』了。就是說,你的心性、智慧就沒有辦法生起妙用了。所以,要修定,也要修慧。

  「自性大無外,自性小無內」,你能說得清雪漠文化網有多大在哪裏嗎?不能,誰都不能。因為它遍佈網絡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進入,哪怕你在美國、在加拿大,只要當地有網絡,你也記得www.xuemo.cn這個網址,你就能進入雪漠文化網,接收它的全息。哪怕你的手機只有指甲蓋這麼大,也沒關係,它仍然能接收雪漠文化網的全息。為甚麼?因為,雪漠文化網不是一個有形的物件,而是一種信息場,它雖然依託物質,但它本身是無形的。因為無形,所以它無大也無小,無內也無外,無處不在。

  「超然於內外,故名無相矣」,雪漠文化網是甚麼?你能把它拿到手上,讓別人看一看嗎?不能。為啥?因為它只是一個總集代表,它不是杯子、桌子那樣的東西。它只是一個虛擬空間而已。www.xuemo.cn是它的心咒,有了這個心咒,你就能在無垠的網絡世界之中,找到無形的它。它承載的文化和智慧是無相的,它自己也是無相的——它的無相,是既有相、又無相的那個無相,也就是時時變化的無相。網站的內容每天都在更新,沒有固定的它,它沒有固定不變的模樣。它不像人的肉體。你只要見過雪漠,就算雪漠跟很多人走在一起,走到茫茫人海之中,你迎面見到雪漠的時候也還是可以認出他來,但法身不是這樣。

  瞧,時代真的變了。當年釋迦牟尼時代很難說清的一些東西,今天我們用網絡就能形象地說明它了。該說科學真是了不起,還是說,遠遠超越了時代的釋迦牟尼真是了不起呢? (007276220526)

Tags: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