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维联文化

释译者|鸠摩罗什

时间:2022-02-24 10:46:43  作者:雪漠  来源:《雪证<金刚经>》  浏览:   评论:0  
内容摘要:释作者
  罗什生天竺,译义为童寿,
  七岁即出家,日可诵千偈。
  师盘头达多,遂通小乘义。
  能攻诸外道,国王恒上供。
  道外诸术艺,尽皆通达毕。
  后拜大乘师,须耶...


释作者
  罗什生天竺,译义为童寿,
  七岁即出家,日可诵千偈。
  师盘头达多,遂通小乘义。
  能攻诸外道,国王恒上供。
  道外诸术艺,尽皆通达毕。
  后拜大乘师,须耶利苏摩,
  诵中百二论,年二十受戒,
  更学论与律,称三藏法师。
  后得到龟兹,母命传东土,
  虽可弘圣教,但对身无益。
  罗什发心道,利众而忘躯。
  初得放光经,魔来蔽其字。
  广诵大乘经,洞悉其奥秘。
  后度小乘师,辩论使其服。
  升座讲法时,诸王跪于地,
  当其升座凳,名扬于诸地。
  前秦建元年,异星出于世。
  太史奏苻贤,大德当辅助。
  遂遣吕光将,七万伐龟兹。
  龟兹兵败后,还至西凉地。
  前秦已败亡,吕光驻此处。
  虽知罗什贤,只是当术士。
  羁留十七年,神异屡屡出。
  姚兴崇三宝,迎师至长安,
  驻锡逍遥园,招徒兴译事。
  译经三百卷,青史留甘露。
  虽为时事逼,破戒成憾事。
  然则如莲花,高洁出污泥。
  罗什译大经,犹如释迦出,
  不拘诸外形,依义不译语,
  汉文信雅达,幽微无障蔽。
  荼毗舌犹在,以证真实义。
  佛法自此兴,光照不夜路。

  下面,我们讲一讲《金刚经》的译者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出生在天竺国,那是印度的一个小国,跟奶格玛和释迦牟尼的故乡相距不远。释迦牟尼出生在现在的尼泊尔,那里由无数的小国构成。奶格玛出生在克什米尔,那儿离尼泊尔很近。

  印度有很多外道,一些外道后来也皈依了佛教,佛教也吸纳了外道一些非常有用的东西。比如,龙树菩萨皈依佛教前就是婆罗门,他当时修的是一种隐身术,属于外道法门。在《八十四大成就者传》中,有很多成就者修的都是外道法门,包括印度本土宗教的一些法门。那时的外道非常多,香巴学派的创派祖师琼波浪觉过去求学时拜的一百五十多位大师中,有些就是婆罗门的大师,非常了不起。就像我了解佛教、基督教,同样也了解道教、儒家一样,那些佛教大师也了解一些其他宗教的东西。鸠摩罗什同样精通一些外道的法术,比如风水、算命等等。

  "鸠摩罗什"是"童寿"的意思,"童寿"是意译,指的是鸠摩罗什聪明过人,虽然还是小孩子,却有长寿长者的大智慧。他七岁就出家,据说一天能背千偈,一偈四句,就是说,他一天能背诵四千句偈子。虽然这是一个说法,但不一定就不是真的,因为我小时候就能做到。当时,我每天背上一两万字是很寻常的。现在老了,但以前背下的东西,现在记得的仍然很多,包括小学时的一些课文。有的东西一旦渗进生命里,就抹不去了。它会跟自己的生命记忆融为一体,想起它们,总有一缕温馨。

  鸠摩罗什也背下了很多经典,他从小就在一些西域国家——包括新疆一带等地——讲经,得到了国宝级的礼遇。有人曾给他算过命,说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破戒,就会成为大师。这里的戒,指的主要是女色。因为,那个算命的人发现他会遭遇女难,所以一再告诫他,但后来 他果然还是在这方面舍戒了。

  那么他为什么会舍戒呢?因为他被吕光掳走之后,一直过着被劫持的生活,生活不能完全地自主。他没有权利不要女人。
古代有个习惯,朝庭会安排专家官员专门观察星象,除了测定吉凶之外,还会望气。按传统的说法,出皇帝的地方有王气,那里的风水非常好,可以孕育杰出的、拥有巨大能量的人才,可以号召天下群雄,跟皇帝抢位子。比如,拿破仑就是这种人。拿破仑个子很小,但他的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才能,不仅仅是军事才能,还有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不管到哪里,都会有很多人迅速地聚集在他身边。他战败之后,被流放到一个岛上,后来他逃出来,一路又结集了许多人,组成了大军。像这种人,过去的皇帝是最忌讳的,因为这种人一旦得势,就能跟皇家争夺天下。所以,观星象的官员一发现有异常星象,就会马上禀报朝廷,朝廷就会派出人马,去斩那龙脉,破坏其风水。我的家乡就发生过这种事。前秦时候,担负这一职责的官员就发现了龟兹上空的异象,知道那里有能人,于是他禀报了前秦皇帝苻坚,苻坚就派吕光率领七万大军,去龟兹迎请鸠摩罗什。龟兹当时不肯放人,双方就开战,最后吕光胜了,将鸠摩罗什抢回了东土。

  这故事很有意思,为了争夺一个文化大师,竟然不惜动用国家数以万计的兵力,说明那个时代的人重视人才。

  那时节,请法师讲经,要有很高的法台,国王有时会跪在法台下,让讲法的法师踩着他的脊背登上法台,以示对法的尊重。国王可能还会为法师洗脚。现在,泰国、东南亚一带的国王有时仍会这么做。这一习惯,是从释迦牟尼住世时流传下来的。那时节,女居士如果给释迦牟尼洗脚,还会用自己的头发把释迦牟尼的脚给擦干。这是一种礼节,代表了行为背后的那颗心。因为有了这种虔信之心,那个时代的印度有很多成就者。鸠摩罗什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受到的就是这样的礼遇,当时他在西域讲经,国王为他洗脚,当他上座的垫子等等,可见,在西域各国,鸠摩罗什的威望和名气都非常之大。

  在过去,大德和大成就者在印度和西域都是很受尊重的。阿底峡尊者在印度的名气就很大,身价很高,据说迎请他需要跟他体重一样的黄金,如果他是一百五十斤重,那么就要准备一百五十斤黄金。当然,阿底峡尊者不谈钱,他也不在乎钱,但他的身价就这么高。在那个时代,身价代表了迎请者的虔敬之心。当时的西藏非常贫穷,黄金非常少,但还是筹到很多黄金,来迎请阿底峡尊者,以示他们对阿底峡尊者的重视。藏地还有一位佛母叫益西措嘉,她到尼泊尔去请一位空行勇夫时,其主人就问她要了跟空行勇夫体重相等的黄金。

  过去请法时,也会供养黄金,来显示迎请者对法的尊重。相应的,接法人也会格外重视请来的法。但这个时代不一样了,人们可能会把黄金教法当成石头,一脚踢开,或是等闲对待。

  琼波浪觉当年求法时,也用了不少黄金。他前后多次到印度,每次都带了大量金子。金子用完了,他就再去筹,筹到了又去求法。最后一次,他带了五十万两黄金,请了五百人驮到印度,一边求法,一边谢恩,九十八岁才回到藏地。正是因为他的努力,香巴学派才有了这么大的体系,涵括了那么多殊胜的教法。

  鸠摩罗什的实修功底很深,他专门拜了小乘的师父,修过小乘禅定,修成了神通。(No004309220221)

Tags: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